社會企業研討 | 行思策坊執行長 陳翠華

日期:2018-09-06


人生無所畏!借鏡歐洲,華麗轉身的社企工作者陳翠華

 

講座名稱:東海大學社會企業研討講座

講座時間:107年5月22日

 

一個有故事的人

初見陳翠華旋即感受到一股溫和的優雅。如果不曾聽聞她的故事,大概會以為她是位不經勞苦、過著幸福人生的女子;當她徐徐道來生命帶給她的挫折跌宕,明明可以憤怒或怨天尤人的她選擇微笑以對,這才驚覺她的身軀裡因為藏著對孩子、對這社會深深的愛,所以沒有空間裝下憤恨,而且她的心很大。

 

陳翠華是行思策坊的執行長也是負責人,而她更不止一種身份,她是母親、連續創業者,同時也是亞太B型企業發展協會資深顧問、台灣身心障礙藝術發展協會創辦人、光之藝廊創辦人等。現在她的做的多半和社會企業與藝術有關,但她背後的故事卻很不一樣。13歲時父親過世,從此成了乙級貧民,但卻因為家中有台二手冰箱而被取消資格,於是陳翠華成為工廠的小小作業員;長大後的她是文藝青年,加入金融業的陳翠華也曾是業績強人。看似苦盡甘來的人生,上天卻又給了她新的考驗,兒子五歲時確診為裘馨式肌肉縮症患者,面對這難關她沒被打倒,反而在往復醫院間成了安寧與腫瘤志工,更因為要鼓勵兒子而走上藝術旅程。

 

為生命找出口

老天出考題給兒子,身為媽媽的她是共同答題者。她那從小就有藝術天份的兒子,在病痛間仍用繪畫與書寫和這世界溝通,舉辦過個展與聯展,從而啟發陳翠華創辦台灣身心障礙藝術發展協會與光之藝廊的念頭。

 

面對任何事與情境,愛是最大的力量。〞

 

〞生命是用來影響生命的。當看到與眾不同的生命時,就會想到這個生命有什麼獨特特質,而面對不同的生命情境,我可以發展出什麼樣的價值觀。〞

 

不當只會抱怨的媽媽,陳翠華把愛的能量擴大,以心和自身經驗去反思除了自助外,還能為相同處境的家庭做些什麼,於是有了身心障礙藝術發展協會與光之藝廊,提供身心障礙的藝術創作者有實體展演的空間,讓他們的價值被看見。她舉辦光之藝廊創作獎,因為這個獎項看見台灣各地自閉症、智能障礙孩子們驚人的藝術天賦,孩子們或許看來並不〞尋常〞,但也因為他們的不尋常才能看見、寫作、畫出比一般人更有想像力的創作。

 

陳翠華做的事大部份都懷著愛和重視個體價值的呈現,就連行思策坊的LOGO設計都很有意思,「公司LOGO就像一顆種籽,往左邊傾斜像愛心一樣,在愛心外有個洞,代表愛永遠都要多一點。」

 

〞愛在天秤的兩端永遠扮演一個更重要的角色。〞

 

愛永遠要多一點,她不止只愛自己的孩子,因為明白這種痛與難,協會和藝廊都是她關愛和她一樣,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方式。

 

沒有人能置身事外

或許是當年文藝青年魂還隱隱燃燒著,年逾50的陳翠華仍時時保有反思與警醒。「現在主宰社會的,是和我差不多的世代,我們是幸運的一群,在起步發展時用了社會最好的資源,卻也同時對社會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。我們這代有不少人和我有一樣的心情,我離開金融業摒棄賺更多錢與菁英思考,希望能更重視生命價值,特別是當科技愈發達,我們就愈忽略人文,忽略社會是群體構築而成,而不是特定群體。」

 

一次觀賞雲門舞集公演陳映真作品,那回的演出讓她深深震撼,「社會從來不止一個面向。當底層人士為生存衝撞體制時,另一邊有權有勢者舒坦度日,這並不是控訴不公,這就是社會實像。我們無法忽視任一個群體的存在,必須以愛的角度看待,在這流動的世界,並不會因為獨善其身遠離了某些“不好”,而就以為遠離了什麼。」

 

我常和年輕朋友說:「世界是屬於年輕世代的,今日主導者提出一些觀點,都是過去的經驗和反省。他們提出的問題是下一代所要解決的,最終的決定權託付給下一代,新世代要取得掌控權,為自己做決定。」

 

來自歐洲的啟示

陳翠華帶著「不以既得利益者自豪」的思考,與不斷自我提問去做事與經營社會企業。歐洲是社會企業的起源地,探訪歐洲總能給她很多的反思,「企業用CSR的想法來思考與弱勢族群的合作已經落伍了。歐洲企業不再像以往高高在上提供支援、金援救助弱勢,這像是我給你favor。企業經營除了獲利外,能不給社會帶來發展上的負面影響,願意許下永續發展的承諾,把企業自身給做好、避絕污染,在賺錢之外,還能和企業本業結合,再為社會多做一些事,就是很大的回饋。」

 

歐洲社會包容個體特質,不像亞洲社會追求群體的一致性。

 

〞不因為一個人的殘缺,而禁絕追求夢想的權利。〞

 

〞社會應該做的是把障礙拿開,社會不該成為自以為文明進步的障礙,以致身心障礙人士無法融入。〞

 

她分享義大利不僅是夢基金會創設的社會企業品牌─Valemour所重視的價值「人的價值,時間的價值,思想的價值。」

每個人都帶來一個故事,一個價值與一個夢想。以個體出發找出特質;創造自立生活的機會,融入社會;讓企業與大眾看見生命價值;在追求時尚的同時,也成為社會公益的實踐者。

 

他們提供職能培訓,幫助智能障礙與唐氏症患者進入職場就業,並與義大利品牌CANTORI、GEOX等聯名合作銷售,營運所得再投入教育計畫裡,為智能障礙者打造友善的工作環境,讓他們走出去、提供價值,而不是當個被動的受助者。

 

這也正是陳翠華在台灣努力的方向,她帶著這些有藝術天分的孩子們去日本、法國、中國等地辦展覽與交流,「讓大眾看見並重視個體價值。」

 

另一種最好

身為台灣B型企業顧問的她,在課堂上也介紹所謂的B型企業─追求人、環境與利潤的平衡發展,才能永續經營。

B型企業最重要的目標並不是取得認證,而是願意去參與實踐B型企業的指標,因而成為一家好公司。以環境、員工、公司治理、社區、顧客為軸心目標,發展成一個好企業。不是成為「世上」最好的企業,而是對「世人」最好的企業。

 

時時自我提問,時而跳脫局中人的身份去思考自身與社會的關連,這讓陳翠華擁有多元身份,也讓她在多重角色轉換間遊刃有餘。這大可包裝成乙級貧戶向上變身大躍進的感人故事,可她只是一名把愛的半徑從兒子這端擴大到社會的母親。

 

相信每個個體不因殘疾或身份地位都有其獨特價值,也都能帶個另一個人不同的生命啟發。陳翠華的心很大,足夠支撐她為了兒子、為了更多像她一樣的身障家庭,為台灣社會企業的經營繼續努力下去。

 

 

++++++++++

「社會企業研討講座」由東海大學會計系許恩得教授授課,「台灣社會企業永續發展協會」贊助。透過本課程讓學生了解社會企業的理論與運作,並邀請社會企業主分享經營理念、品牌行銷與產品服務、研發創新等營運模式,進一步帶領學生提出創新的商業模式來關懷社會與環境,以達解決社會問題之目的。